1956年,MINOLTA公司社長Kazuo Tashima預知到在不久的將來,太空世紀即將來臨,他告訴公司技術人員去研發星象儀;MINOLTA即開展其製造星象儀的事業。
1958年,MINOLTA所製造的日本第一台星象儀(天幕20.5公尺,為當時日本最大星象儀)展示於科學博覽會(1958年9月27日至11月30日於兵庫縣西宮市阪神公園,主題為<從海底到太空>),並得到良好的評價。
1959年,完成大型星象儀 S (天幕18~20公尺)並在東京貿易博覽會展示。
1960年,Rakurakuen(位於廣島Itsuka Ichicho)購入一台天幕18公尺的星象儀,同年,完成大型星象儀 ML-25 並在太空展覽會(1961~1962年於數個地方)得到佳譽。
MINOLTA星象儀於1965年開始輸出至海外,中國大陸北京市購入一台適用於如學校較少人數場所之小型星象儀 MO-6 (6公尺天幕用)。
另外,歷經10年投入許多技術研發完成的中型機種 MS-10 (13公尺天幕用),於1966年由山陽公園(位於山口縣)購入第一台;時至今日,經過不斷更新,它依然是MINOLTA星象儀系列中獲得好評及中型代表性機種。
MS-8型在功能上與MS-10並無很大差異,它是第一台為輸出發展的機種並於1971年首次出口;因為其適用天幕為一便利運用的尺寸,在日本已廣為公共設施及學校機構使用。
MARK IV型(在日本稱為MS-15型)於1975年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(有天文學麥加城之稱)所採用。1976年,美國空軍學院購入做為太空人訓練用,它須要符合嚴格的訓練課程及模擬太空活動所需的真實星空要求,在星象儀製造廠中唯一獲得無上的尊崇與榮耀。

1980年,具有電腦化全自動演示裝置的MS-20型星象儀裝設於廣島市兒童文化科學中心;它可以在20公尺天幕上投映出13,500顆星星(當時世界上投映星數最多的星象儀)。

MINOLTA於1950年代完成了星象儀的基礎技術並於1960年代前期取得穩固的發展,1960年代後期至1970年代基於其獨特結構技術發展,高真實演示性及耐久性在星象模擬機器中獲得最佳的聲譽。
經過整合MINOLTA七十年來老練的光學、機械、電子最高技術加上四分之一世紀發展星象儀的知識,配合世界最高水準三菱電機的伺服控制技術,1983年誕生了 INFINIUM 天象儀,它的信賴性及科學使用上的嚴密性獲得如潮的佳評。1985年筑波的萬國科學博覽會中,INFINIUM獲得代表日本政府展出的殊榮。
次年1986年,MINOLTA INFINIUM由下列項目獲得國際貿易及產業組織的設計大獎表揚:
1.外觀……形狀、色彩及配置穩定美觀有自創性。
2.功能……具有適合的功能達到使用的目的,易於使用維護及保養。
3.品質……有效運用合適的材料,達到最滿意的品質標準。(被認為產品交易中的售後服務可獲表揚,它意謂著一個優良的售後服務系統)。
4.安全……安全性已被全面考量。
5.其他……合宜的量產及合理的價格。
1989年,當時世界最大星象館(天幕26.5公尺)的大阪市立科學館採用MINOLTA INFINIUM α型星象儀。1993年兵庫縣姬路科學博物館購入INFINIUM α用於天幕27公尺天象館中再次刷新記錄。

1995年,MINOLTA因其創新的技術發展出前所未有世界上最小的宇宙型星象儀COSMOLEAP而獲得有技術革新創造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DISCOVER大獎,再次證明MINOLTA星象儀的優異技術已獲得世界公認。
世界第一台統合型星象儀MINOLTA INFINIUM α+Digistar II於1997年裝設於靜岡縣燒津市天文科學館。
2000年,MINOLTA推出世界第一台全彩色數位式星象儀MEDIAGLOBE,並獲日本政府選定參加7月底在東京舉辦的『21世紀夢的技術展』,正式宣告MINOLTA以技術領先將星象儀帶進21世紀最先端的全數位化時代。
當您瞭解以上所述,會知道KONICA MINOLTA的先進技術是永遠領先其他廠家的。
KONICA MINOLTA現在也提供最好的星象儀給您!

